聚焦小區治理權責模糊、溝通不暢、利益沖突、自治乏力四大痛點,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以黨建引領繪制“議事有流程·服務有溫度·群眾有幸福”新圖景。從社區黨組織牽頭解鎖智慧社區建設的“數字密碼”,到物管委成員助力破解“電梯難題”,還有社會組織在睦鄰空間里編織的“文化經緯”……幸福的模樣,正從多方協同的土壤里悄然生長。
初秋傍晚,金星苑社區河濱步道上散步的居民多了起來。曾經因污水滲漏產生的異味不見了,新鋪設的管網讓河道水質明顯改善;小區主干道暢通無阻,違停占道現象得到有效治理;社區、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在四方聯席會上有序溝通,信任逐步重建……這些看得見的變化,源于金星苑社區黨總支牽頭運用“四方協同”治理機制,通過三次專題議事會精準發力,推動社區治理從“單打獨斗”走向“共建共治”。
管網改造“揭榜領辦”,根治污水入河頑疾
社區西南角,園區生態環境局以及清源水業負責人現場指導最后一段管道的更換工作。這些已使用十年的污水管道,因滲漏導致部分污水直排河道,嚴重影響環境和居民生活。
依托園區“揭榜領辦”機制,金星苑社區黨總支對接園區生態環境局專業力量,通過多次小區“管網疏通”專題議事會推動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啟動后,技術團隊聯合社區網格員、物業開展全域排查,鎖定老化管道與混接點位;施工階段優先改造雨水管滲漏點,實施源頭截污;完工后建立“網格巡查+志愿者”聯防機制,實現動態清零。全程通過居民議事會共商共議,確保施工科學便民,形成“部門—社區—物業—居民”長效共治路徑。
“城管進社區”聯動執法,疏通交通治理亂象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城管進社區”四方協商議事會熱烈進行,綜合執法大隊、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齊聚一堂,聚焦東宏路掉頭難、違建后續管理、流動攤販占道等急難愁盼問題,共商對策。
社區嚴格落實“1+N+X”團隊進駐模式,即1名社區城管員帶領多名城管隊員,吸納物業、網格員、樓道長等社會力量,組建“共治小組”,通過“社區吹哨、城管報到”快速響應機制,問題實現分級處置:簡單問題“馬上辦”,一般問題“協商辦”,重點問題“聯動辦”,疑難問題“提級辦”。同時,城管員深入網格群、物業群,通過信息公開、電話上墻,成為“居民叫得上名字的城管”。
網格融合+清單管理,推動治理精細化常態化
金星苑社區將城管、綜治、服務等多張網融合為“一張網”,推動治理資源下沉、信息共享、聯動處置。社區城管員圍繞“宣傳、服務、管理、執法”四項任務,實行清單管理:執法清單聚焦違建、占道、違停等頑疾;服務清單則針對裝修垃圾堆放、流動攤販疏導等民生需求,主動引導、優化服務。通過定期召開聯席議事會,社區構建起“發現問題—協商共治—閉環處置”的治理鏈條,真正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讓精細化服務覆蓋到每個角落。
機制落地見實效,共建共治譜新篇。斜塘街道金星苑社區通過“四方協同”治理機制,有效推動了“揭榜領辦”“城管進社區”等項目的扎實落地,這一實踐不僅切實解決了居民關心的污水、交通、環境等具體問題,提升了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和居民滿意度,也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益探索。
編輯 桂美子 黃剛 周喆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