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關切在哪里,治理重心就落到哪里。”在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基層治理實踐中唯亭街道以系統化、協同化的治理方式積極破解治理難題,走出一條創新實踐之路。作為一處兼具城鄉特征的北部城市副中心,唯亭街道曾經面臨治理資源分散、群眾訴求多元等挑戰,如今通過“四題治理”模式,有效推動居民“煩心事”轉化為“滿意事”。
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多、區域情況復雜多、人口結構多元的“三多”現狀,唯亭街道始終堅持居民需求導向、社會協同支撐、群眾滿意標準,聚焦基層治理難點、痛點、堵點,圍繞“群眾出題、黨委點題,揭榜選題、干部領題,閉環答題、實干解題,跟蹤督題、成效結題”四大環節,系統實施“四題治理”模式,構建多元協同、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出臺一套實施方案,明確基層治理新方向
基層治理涉及部門多、領域廣,缺乏有效統籌易導致“條塊分割、各自為戰”。唯亭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打破行政壁壘、推動資源整合,系統激發多元主體參與活力,促進各類治理力量協同聯動,共同繪就“幸福唯亭”美好生活畫卷。
2024年2月21日,唯亭街道黨工委召開機構職能優化暨“四題治理”啟動大會,正式發布《唯亭街道關于推進“1+11+37+N”四題治理的實施方案》。方案明確1項“掛帥選題”、11項“班子領題”、37項“社區破題”及67項“合力解題”任務清單,并以“4311”法治工作矩陣為支撐,系統構建“上呼下應、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同題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有效疏通治理堵點。
制訂一套工作體系,界定基層治理新路徑
唯亭街道緊扣“四題治理”機制,圍繞“黨建如何引、領題如何答、服務如何供、治理如何推”四大核心問題,以“抓攻堅、強治理、提質效”為主線,系統構建“三堂領航”“三題同答”“三維服務”和“三雁工程”黨建工作體系,全面強化黨建引領下的協同攻堅、服務優化與效能提升。
“三堂領航”方面,唯亭街道著力完善“理論學堂、書記課堂、百姓講堂”三大學習平臺,通過系統理論教育、沉浸培訓和互動研討,引導社區工作人員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轄區實際,持續提升專業素養與履職能力。
“三題同答”機制聚焦三類治理難題,著力破解遺留積壓的“歷史題”、應對多元復合的“服務疊加題”、推動系統集成的“基層善治化學題”,以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切實解好基層治理“綜合方程式”。
“三維服務”體系以“集中學習、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為核心,全面提升基層骨干隊伍的綜合能力和服務水平。
“三雁工程”系統推進“頭雁領航、強雁護航、雛雁培育”計劃,充分發揮“頭雁”引領作用、激發“群雁”協同效能、加強“雛雁”培養儲備,形成梯隊銜接、持續發力的基層治理隊伍新格局。
織密一張治理網,構建基層治理新矩陣
唯亭街道通過全域黨建網格化治理,構建“1+37+115+356”四級組織架構,形成高效閉環處置機制:網格黨小組“實時上報”,小區黨支部“派單吹哨”,社區黨組織“主動報到”,街道黨工委統籌“監督銷號”,實現問題從發現到解決的全流程貫通。
在職黨員進網格。唯亭街道吹響“有唯先鋒”集結號,在職黨員亮身份、作表率,下沉社區網格,爭當服務先鋒。通過認領“微心愿”、開展“微活動”、辦好“微實事”,真正實現“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常態化新格局。
志愿力量嵌網格。唯亭街道組建治理“合伙人”隊伍,志愿者、熱心居民、社會組織紛紛入網入格,成為“紅管先鋒”月走訪機制的生力軍。堅持敲門“問事”聽民聲,進門“辦事”解難題,開門“評事”聚共識。基層黨組織書記化身“網格管家”,每日巡查、每周在線、每月分享,帶動各方力量確保居民訴求“一鍵響應”、社區治理“一網共治”。
聯動共治在網格。街道織密“聯動共治一張網”,推動黨組織、物業、業委會在網格中協同發力。以網格為平臺,打通三方協同脈絡,通過常態化聯動、共商、共享,加速業委會組建,盤活閑置資源,壯大社區基金,持續提升小區設施建設水平。
依托一個法治品牌,融入基層治理新思維
唯亭街道將法治建設深度融入“四題治理”工作,不斷增強治理效能與可持續性。街道不斷完善“五治融合”機制,通過“組織搭臺、先鋒引領、能人唱戲”方式,扎實推進“法潤澄南·善治唯亭”法治品牌建設,構建包括“紅管議事”居民說事、“澄南就事”援法議事、“澄南家事”人民調解、“澄南理事”矛盾化解以及“唯護平安”普法宣傳在內的法治黨建品牌矩陣,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依法治理格局。
推動法治全覆蓋方面,街道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多媒體普法矩陣,圍繞“事前普法預防、事中依法協調、事后釋法鞏固”全流程治理機制,開展全年齡段精準普法,推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針對新業態群體,街道開展“送法入‘新’懷”行動,聚焦“組織覆蓋、保障全面、治理增效”三大目標,深化“唯愛暖蜂”三新黨建品牌,重點提供社保繳納指導、房屋租賃咨詢、矛盾糾紛化解等服務,整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資源,打造4個集歇腳充電、遮風避雨、學習提升等功能于一體的戶外黨群服務驛站,增強新就業形態群體的法治意識和歸屬感。
此外,街道積極拓展“黨建+”治理外延,以“幸福花開·云上唯亭”新媒體平臺為核心,創新構建“黨建+”支撐體系,推進“黨建+人才”“黨建+文旅”“黨建+就業”等融合模式,通過強化法治保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唯亭樣本”。
精準把握需求,為基層治理聚勢賦能
唯亭街道以監督銷號破題賦能,精準把握基層治理需求,通過“導師機制”“書記課堂”“類案攻關”經驗分享會,邀請社區老書記分享治理經驗,以“同行傳經”拓寬治理視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推動黨員干部將“學習經驗”轉化為“實戰經驗”,進而總結為“可復制的方法”。
“導師機制”通過區域黨工委書記掛鉤制,各業務部門“領著學、幫著查、帶著改、實踐做”的“指導+督導”機制,推動上下聯動與治理轉化,發揮基層黨組織書記在基層治理和攻堅克難中的“領頭雁”作用。
“書記課堂”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鼓勵基層黨組織書記從“他山之石”中拓展治理思路,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治理能力提升。
“類案攻關”從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入手,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拓展,實現共性問題根源同治,以創新思維和善治思維推進同題共治,助力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迭代升級。
唯亭街道以“四題治理”為載體,以同向發展的治理視角,架起城市發展與民生需求的橋梁,通過一個個務實舉措推動全域面貌煥新,引領幸福唯亭建設邁上新臺階,讓31萬居民共享高品質宜居生活。
編輯 周雅靜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