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海棠紅?幸福里”建設,深化“知行林泉青春伴行”校社共建品牌內涵,為轄區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服務,近期,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林泉社區黨支部聯合中共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總支部委員會等多家單位,成功舉辦“研學國安守初心,手作暖心傳文脈”活動,在沉浸式研學、互動宣講與非遺手作中,深悟總體國家安全觀,傳承文化根脈。?
研學國安啟新程,筑牢防線悟使命
在林泉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青年學子們開啟一場沉浸式的國家安全知識學習之旅。展館內,豐富多元的呈現形式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等領域的核心內涵與當前復雜形勢直觀呈現在學子眼前。與此同時,斜塘街道黨政和人大辦公室的黨員們也主動走到學子中間,將精心準備的國家安全知識折頁逐一遞到大家手中,用貼心的互動為本次學習增添溫暖底色,讓總體國家安全觀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反詐宣講強意識,平安建設聚合力
宣傳環節中,蘇州工業園區分局永安橋派出所率先登場,以“反詐防騙”為核心開展宣講,為在場學子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安全課。他們結合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真實案例,用一聽就懂的“家常話”拆解騙局細節,句句戳中風險點,反復提醒大家繃緊警惕之弦,牢牢守住個人財產安全的“防火墻”。斜塘街道社會治理辦公室隨即接力,持續為平安建設宣傳“加碼”。工作人員圍繞“無黑”“無毒”“無詐”等主題,細致拆解與預警投資返利、虛假短信鏈接等新型電詐手段;借助宣傳物料,引導青年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闡釋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概念,筑牢維護國家安全防線;同時重申“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反詐準則,強化安全防范意識。
非遺手作暖人心,共傳文脈筑情懷?
為豐富校園文化場景、引導青年學子深度感受非遺魅力,社區特別策劃“非遺進校園,民族手串DIY”主題活動,在校園里掀起一場非遺文化體驗熱潮。活動現場,社區紅色管家志愿者化身“非遺講解員”,再現苗族銀飾串珠的鍛造歷史、彝族彩石手串的民俗寓意,又以實物拆解的方式,手把手演示穿珠排序、平結固定、收尾鎖邊等關鍵技巧,耐心解答學生們的疑問。學生們圍坐在一起大膽創意,有人將校徽吊墜融入串珠,讓校園記憶與民族文化碰撞;有人默契合作設計情侶款、閨蜜款,讓手串成為青春情誼的載體,交流聲、笑聲交織成熱鬧的文化圖景。此次活動以手串為媒介,讓非遺文化走出典籍、走進校園,不僅讓大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掌握傳統技藝,更在青春校園里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鮮活的非遺力量。
未來,斜塘街道林泉社區將繼續聯合多方力量,以“黨建紅”引領“育人紅”,構建集宿區特色化實踐育人矩陣,激發社區自治活力,為基層治理凝聚青春力量,讓幸福和諧的圖景在這里生動展現、持續延展。
編輯 朱晶晶 喬玥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