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通過定期舉辦“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傾聽居民聲音,快速響應需求,實施了一系列民生改善措施。這些舉措有效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問題,提升了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25年7月,在婁葑街道蘇安南社區“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現場,有居民代表反映,小區14幢附近停車難問題突出,希望增加停車位。
改造后
收到居民反饋后,蘇安南社區聯合物業迅速開展全面勘查,最終敲定將14幢前空地改造為停車位。為推動工程落地,社區主動向居民詳解問題嚴重性、改造方案及配合事項,贏得了多數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改造中,社區以科學理念規劃布局,最大化挖掘空間潛力;物業則同步設置標識標線規范秩序,并安排專人定期巡查。經過一系列努力,小區新增了11個停車位,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2024年4月,在斜塘街道錦塘社區“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現場,有居民代表反映,地鐵8號線施工致小區周邊道路破損、管網堵塞,多處地塊植被剝離裸露,影響居民生活質量。
改造后
事項提出后,錦塘社區迅速牽頭組建居民代表、物業、施工方等組成的工作專班,經充分協商梳理出詳實“需求清單”。專班督導施工方制定改造計劃,全程參與設計、施工與驗收環節。目前,綜合治理工程已完工投用,社區實現“雙重升級”:一是破損道路、堵塞管網全面煥新,出行安全與排水防洪能力得到根本保障;二是昔日“臟亂差”角落蛻變為“口袋公園”,成為居民休閑社交的核心空間,社區環境品質與居民幸福感實現了較大提升。
2025年7月,唯亭街道西湖社區居民代表在“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上反映,小區附近的森林湖幼兒園公交站臺僅配有簡易時刻表,卻無遮陽棚、座椅等便民設施,居民候車出行體驗欠佳。
改造后
根據居民代表提出的問題,西湖社區第一時間組織專人核實,并及時將情況上報,全力推動問題解決。改造階段,社區通過實地調研、廣泛征集居民意見等方式,科學敲定實施方案。在保留站臺原有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嚴格依照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標準推進改造,新增鋼構頂棚遮風擋雨,添置防腐木質座椅供人休憩,同時優化地面防滑處理保障安全。如今,該公交站臺已正式投用,站臺的實用性、安全性與舒適度得到顯著提升,居民出行也變得更加安心與便捷。
2025年7月,勝浦街道青年匯社區居民代表在“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上反映,由于小區周邊聚集了不少企業,居民希望能與周邊企業搭建良性溝通平臺,更好地處理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
針對居民提出的訴求,青年匯社區聯合上級部門迅速行動,一方面安排專業人員加強周邊巡查,要求涉氣重點企業定期維護廢氣處理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另一方面牽頭組織溝通會,促成相關企業負責人與居民代表面對面交流,并搭建線上溝通群,實現了從“被動應對投訴”到“主動參與共治”的轉變,不僅高效化解了當前訴求矛盾,更構建起企業、居民與社區聯動的良性治理格局。
2025年5月,在金雞湖街道澳韻花園社區“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現場,有居民向社區反映,澳韻花園二期南門口綠化隔離帶,因部分居民抄近路穿越至對面乘公交,已出現多處綠植被踩踏破壞的情況。
整改后
根據居民提出的事項問題,園區市政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查看并展開治理,一方面對綠化帶受損區域進行補種修復,還原隔離帶的完整形態與景觀美感;另一方面在關鍵位置設置醒目禁止穿行警示標志及簡易物理隔離設施,引導居民自覺繞行至安全過街路線。此外,社區還定期加強對該區域的日常巡查與文明勸導,全力鞏固治理成效。
編輯 沈姝婧
2025年9月28日